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管理
  • 通知公告
  • 活动进展
  • 个人风采
  • 单位展示
  • 百花论坛
义鸣放 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2015年4月
发布时间: 2021-09-16 09:50:43 836次浏览

义鸣放 杰出贡献奖获得者 20154

义鸣放


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果树专业1982年至今在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从事花卉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期间曾1987919889月在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园艺系进修,2000112001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环境园艺系,作高级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园艺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分会副会长,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委员,《核农学报》编委等职。

研究方向为花卉栽培生理与生物技术。主要围绕百合、唐菖蒲等球根花卉栽培技术和发育生理、逆境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农业部行业科技948引进项目等国家、部级项16项。研发和建立了百合、唐菖蒲茎尖脱毒技术、脱毒球苗快繁体系和常见病毒的检测技术;开发了磁共振活体监测百合种球解除休眠的技术;通过反季节栽培的百合、唐菖蒲生长发育规律的摸索,掌握了华北地区百合设施切花反季节栽培的营养吸收规律,初步确定了其营养诊断指标;建立了华南地区唐菖蒲露地反季节切花和种球生产的体系和技术规程,研究成果为我国主要球根花卉产业的技术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针对百合品种耐热性差的问题,在国内首次克隆了百合热激转录因子HSF)家族成员HsfA2HsfA3HSF1等多个基因,克隆了抗氧化酶基APX和茉莉酸合成相关基AOC以及百合钙调蛋CaM基因,经表达分析和功能验证,揭示了这些功能基因在调控百合耐热性中的作用与分子机理。针对唐菖蒲球茎的发生发育和休眠问题,在国内次克隆了唐菖蒲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四个关键酶基(GhLOX, GhAOS, GhAOC, GhOPR3),以及脱落酸代谢途径3个关键酶基(GhNCED, GhCYP707A1, GhCYP707A2),经表达分析和功能验证,从分子水平明晰了这些关键基因对唐菖蒲球茎膨大的促进作用,及其如何通过调ABA合成与信号转导调控了唐菖蒲球茎的休眠与解除。首次在唐菖蒲上建立了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体系。研究成果对百合、唐菖蒲地下变态器官形成和发育机理的解析ABA对种球休眠调控作用的探讨,以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球根花卉的可育性和抗逆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114篇,其中被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SCI收录20余篇。主编和副主编《唐菖蒲》、《球根花卉》、《花卉学》、《观赏百合》等专10余部。主持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项。独立指导硕士研究56人、博士研究18人,联培博士后出1人。获北京1993年度优秀教师称号。


© 版权所有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 京ICP备2020047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