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 活动进展
- 个人风采
- 单位展示
- 百花论坛
在第四届观赏草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今天,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边听边记,有几点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点,就是关于观赏草的界定问题。
具体的定义,我就不说了,今天好几位老师的报告中都说到了。我要说的是我在《中国宿根花卉》统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大家交换一下意见。比如说“草”,有牧草、草坪草、观赏草、生态草和能源草,这些目前都有人专门研究和应用。牧草,很清楚,就是牲畜可以吃的饲料;草坪草,就是可以踩踏的地被草;观赏草,可以称为景观草,是用来观赏的;关于生态草和能源草,我觉得任何草都可以算是生态草、能源草,只要是草,它都是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能源的,都可以发挥生态功能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主要要将牧草、草坪草和观赏草区分开来。我举两个例子来说这个事,就是狭义的和广义的概念的问题。狭义的观赏草概念,比如目前应用频率很高的蒲苇,它可作饲料吗?不能;它可以作草坪材料,可以踩吗?不能;它只能作观赏草,也就是说像蒲苇这样的观赏草,是我们专属的,是任何其它草类研究团体或行业都抢不走的。比如建筑行业就抢走很多本属于园林行业的活,我们观赏草要防患于未然,把握好我们观赏草的核心物种。还有,就是像麦冬类如何处理,我们在《中国宿根花卉》中将其归为地被类,其实这类植物也是观赏草,这应属于广义观赏草的范畴。关于这类植物如何处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就可将广义观赏草的种类纳入工作范围;资金较紧时,就做狭义的观赏草。狭义观赏草是我们观赏草专委会的核心,我们一定要守好。
关于定义,今天大家都讲得很好,甚至具有观赏性的草本植物都可以称观赏草。寻路路讲到观赏草定义时提到,叶线形或狭披针形,这是关于叶片形态的;那花的形态呢,是穗状花序,还是颖花,这个我不太清楚。我希望我们在观赏草的茎、叶、花等主要形态都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
还有,大家都在说单子叶植物,说禾本科、莎草科等,那木贼呢?还有老师讲到的地肤,那么漂亮,到底算不算观赏草呢?地肤一般是作为一二年花卉用的,可否也纳入观赏草呢?它们都不是单子植物。希望下一步将这些界定一下。搞清观赏草的核心,守好观赏草的核心。
第二点,就是生物入侵的问题
老百姓看到草的生命力那么强,恶劣生境中,最先出现的一定是草,这么强的生命力,万一在应用中它要是扩散出去,逸出了,造成生物入侵怎么办?这一点,希望大家在应用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希望能想想办法,最好能人为控制。我们想繁殖时,让它结实;不想繁殖时,让它不结实。草类种子在开放状态下,它是随风飘散的,很难控制,我们可以想一些办法,不让它的种子飘散出去。这是否就该用到生物技术,目前是不是已经有这样的技术,我不是太清楚。相对来讲,根茎等无性繁殖应该是可以控制的,所以重点是种子飘散问题。千万不能它飘散得到处都是,让人觉得它就是杂草;这样会给观赏草抹黑,会影响观赏草行业的发展。
第三点,就是育种目标
之前和岳跃森说过这个事情。目标和方案要匹配。观赏草中叶片最宽是什么?象草叶片3 cm,芦竹可达5~7 cm,棕叶狗尾草叶宽2~7 cm等。那么最高的,最粗的,叶色最红的、最紫的等等,即各性状数值之最。我们的育种目标就是将各观赏特征做到极致,目前很多性状还是有提高空间的。另一个就是常绿的问题,常绿这一特征在北方显得特别重要。乔木、灌木和草本,哪一类更容易常绿呢?从进化的角度来讲,草本植物更易常绿。因此,常绿的问题也许更容易从观赏草中解决,如苔草属植物。对于应用者来说,如北京市园林局在审查地被植物名单时,就特别喜欢常绿地被。我们可否利用生物技术、分子育种手段,挖掘一些常绿基因,将其导入观赏草中,提高其耐寒能力,使其保持常绿呢?如苔草属中有一些种的叶片在冬季有1/3~1/4是绿的;如果我们能将其一半变成绿的,那效果就很好了。总之,目标和方法要匹配,目标要聚焦。不能指哪儿打哪儿,要打哪儿指哪儿。
第四点,野生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
在我国“花园城市”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中,不能像高层建筑一样,千城一面;每个城市要有自己的特点,怎么来实现呢,我们各地的乡土植物就实现这个目标的利器,这是最有效、也是经济的方法。如今天提到的海雀稗,就是福州的乡土特色。另一个是审美的问题,现在不是在提倡自然主义嘛!我们不能对植物太苛求,要求它一年四季都保持最佳状态,植物的冬态也是一种美,如传统的美景“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可留,为什么草不能留,非得要割掉呢?我们观赏草人平时要注意向大众和相关领导灌输观赏草的一生都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观念,慢慢大家接受了,这样观赏草市场也会扩大一些。种质资源开发后肯定是以品种的形式呈现的。这里说到品种,不是所有的品种都要申请保护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才是要保护的;另一方面,育种人不想用他的新品种盈利或无盈利可能,那就不需要保护,大家都可以用。现在一些新品种权代理机构为了赚钱,说所有品种都要保护,到处鼓动大家找他们代理申请。其实,好的品种应该申请良种,只有申请了良种才能推广应用。
第五点,低维护和精细管理
这是一个矛盾的话题。我觉得上海辰山植物园田娅玲老师报告中,一些观赏草修剪后生长的状态就比不修剪的更美观,修剪后新枝叶形成的圆球形非常漂亮。一些观赏草的特点就是野趣十足,种在自然景观中就非常合适,就应该粗放管理,低维护;但在城市小景观中,多年生长后,可能显得凌乱,显得“野”,修剪后株丛变得紧凑,美观度提高,就应该精细管理,适时修剪。虽然说观赏草多数是低维护的,但在应用中并不是种植后就不管了,低维护不等于不管理。总之,我们在应用中应该协调好低维护和精细管理的关系。
第六点,研究为育种与生产服务
现在分子标记很流行,如果是为了鉴定品种,这没有问题。如果是为了鉴别亲缘关系,那确定了种质的亲缘关系后,是用亲缘关系近的种质做杂交,还是用关系远的来做呢?这是一个矛盾。亲缘关系近的杂交后,容易获得杂交后代,但后代的变异较小。亲缘关系远的,就存在杂交亲合性低的问题,不容易获得杂交后代;但一旦获得杂交后代,其变异几率就比较高了。另一个,就是生物技术。今天的报告,学院派做的都是分子层面的,分子育种育出几个品种?目前一些物种的基因组组装已经完成,我们不能发几篇SCI论文,给外国人看看就完事了,再说现在纯基因组的文章也不好发了。我们要考虑如何将这些基因组信息用到育种中,为我们中国产业发展做些贡献。还有功能基因挖掘,今天的报告中就提到了耐盐基因。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北京市自来水的pH在8以上。即使换成酸性土壤,但无法换水;浇灌一段时间,土壤就变碱性了。耐盐碱这个问题在北京等一些地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挖掘功能基因不能总在模式种拟南芥上验证;如果能将挖掘出的耐盐碱基因导入观赏草、花卉中,将能解决这些高盐碱区域景观用苗的大问题。
第七点,从数字人生到成就人生
今天在介绍各位专家时,用的都是数字,发了多少论文,多少专利,多少品种,等等,这就是现在说的“数字人生”。我希望我们能成就人生!我在帮陈俊愉先生整理院士申请材料时,有一栏就是“成就”,这不是让你填发多少论文,那不叫成就,而是你为社会所做的贡献;陈发棣校长说,这些“数字”只是我们的副产品,我们的正业是为产业服务。
最后,人们常说“忙忙碌碌”、“碌碌无为”,我就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我希望各位同仁不要整日“忙忙碌碌”,最后也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感谢各位同仁!
【李淑娟副秘书长录音、整理,经本人审阅】
刘青林 2024年12月14日于福州闽江学院学术交流中心